新闻资讯
12月5日,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对外展示了来自赵廷隐墓的3处壁画。只见清理修复后的壁画呈大块残片状,可以看到色彩颇为鲜丽的凤鸟、水禽、卷云等。其中一处壁画上,还有用流畅墨色绘成的仕女图案。据悉,这是四川现存的*五代时期壁画。
2011年,赵廷隐墓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被发现。当年参与考古发掘的工作人员介绍,赵廷隐为后蜀 开国功臣,在后蜀皇帝孟知祥时期受诏辅政,后相继担任太师、中书令(相当于宰相职务),获封“宋王”。在四川,截目前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五代墓不足10座。赵廷隐墓的墓室面积达270平方米,是继前蜀王建墓(永陵)、后蜀皇帝孟知祥墓之后,保存完整、精美的古墓。
“墓室的券顶、耳室等处都绘上了各式壁画。”文保中心主任肖嶙告诉记者,在确定墓室年代后,文保中心立刻开始对壁画进行抢救性保护。历经上千年的壁画,在地底潮湿的空气以及植物根须的侵蚀下,出现大面积脱落。文保中心工作人员先用特殊的粘接剂将壁画加固,再从砖石层进行整体切割,将残留的壁画搬回了实验室。
操刀修复的工作人员王宁介绍,文物修复是相当缓慢。先要将墓室里的壁画慢慢阴干,以适应出土后的温湿度,“仅这个过程就长达近3年。为避免支撑壁画的地仗层开裂,以及颜料发生脱落,*不能采用烘干等外界干预的方式。”直到2014年,工作人员才开始进行清理和修复。
赵廷隐墓的壁画原本损毁严重,此次修复主要是清理病害并适当修补。在植物根蔓、水渍等病害的背后,勾勒着怎样的精美线条?文保工作人员借助红外扫描等多种高科技仪器的“火眼金睛”,“定位”一些*被腐蚀的线条,以避免把这些线条当成烂泥清理。王宁说,如果没有高科技仪器的加持,赵廷隐墓中的仕女头像,就不可能揭开面纱。而为了让壁画不再继续脱落剥蚀,文保工作人员在清理时要用针管不断在地仗层注射加固剂,并用棉签蘸取颜料,将拼接处进行上色,这才有了现在相对完整的壁画形态。
据介绍,修复完成的赵廷隐壁画,未来有望在成都博物馆进行展出。
古法修复融合现代科技,让文物修复工作更上层楼。类似这种高科技仪器助力文物修复的事情已经很常见了,仪器科学的发展能够对我国方方面面增添助力,这也是我国科技逐渐进步的证明。